指鹿为马的典故是中国古代一则著名的故事,源出于战国时期的机关算尽。相传当时有个名叫亡羊的太监,他嫉妒韩信的权势,于是便常常故意捏造事情欺骗韩信。有一天,他把一只鹿带到韩信面前,告诉韩信这是一匹白马,韩信很疑惑,便下令把这匹“马”关在一个狭小的笼子里,又在庙门前招集群众问他们看到的是一只什么动物。众人自然都看到了一只鹿,只有少数人被亡羊威逼利诱地说成是一匹马。韩信便露出了亡羊的短处,指出他在人群中颜面失色,为机关算尽的阶级本质增添了一个材料。
这句话的寓意就是有人说鹿是马,其他人不敢反驳,就算他们知道真相,因为强权的威胁而保持沉默。在现实生活中,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。例如政府派出虚假民意调查,企图以少数民意当全民民意,给事件“转移视线”。
事实上,“指鹿为马”已经成为了一种普世价值。在古代,超越常规、与道德观念不符、企图利用强权压制别人都能被归入这一类。如今,“指鹿为马”的定义已经扩大到了社交及伦理道德等方面,指语言、行为、事实等的扭曲,通过虚假的手段产生不利于公众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