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将至,在我们的记忆中,春节美食密不可分。对于即将要“嗷嗷待哺”的我们来说,除了充满年味的饺子,还有许多特色美食可以品尝。
最受欢迎的当属年糕。甜的、咸的、软的、硬的,还可以根据喜欢的口感进行搭配。拌年糕、炒年糕、煮年糕,各具特色。在中国北方,年糕喜欢和火锅或辣炒牛肉一起食用,而在南方,则常常搭配着卤水菜或香蕉叶。
另外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当属饺子。除了豆沙、韭菜猪肉这些传统口味,现代人发扬创新,在传统口感的基础上融入了各种时髦口味。比如鲜虾饺子、牛肉饺子,还有双色、五彩等造型的饺子,让人看了就胃口大开。
此外,春节还有各种地区的特色小吃。松花蛋、爆米花、芝麻糖,这些小食品你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,但是在春节期间,它们却大放异彩。
如此丰富的美食,你准备怎么享受年味呢?可能的话,赶快学会做一些菜肴,和家人一起品尝嗷嗷待哺的美食吧!
【嗷嗷待哺】是什么?世界上只有中国才有的独特文化
嗷嗷待哺是中国古代用于形容婴儿哭泣吵闹的声音的词语,而在现代,则是形容如饥似渴一时无法满足食欲的状态。
嗷嗷待哺最早起源于中国《诗经》中的《周南·卫风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之子于归,锵锵其鸣。翩翩者鵻,依依者鸠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”诗中的“之子于归,锵锵其鸣”,就形容了婴儿初生时哭闹的情景。而在现代,此词不仅仅形容婴儿哭泣,还形容人们在饥饿状态下渴望食物。
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表现,嗷嗷待哺在中国不仅是诗词歌赋中的常用表述,也是文艺作品、广告行销、网络热词等多个领域的常见出现,例如2018年热播剧《如懿传》就曾将剧中角色赵姬的食欲高涨描述为“嗷嗷待哺”。此外,嗷嗷待哺的形象也曾被应用在《瑞兽》等多个中国品牌的形象设计中。
可以说,嗷嗷待哺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词语,更是中国文化中浓重的独特色彩,代表着中国人对生命和美食的享受追求。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符号,不少学校和社会机构也推出了一系列“嗷嗷待哺”文化活动,加强对嗷嗷待哺文化的研究和宣传。
嗷嗷待哺的婴幼儿需要定时喂养
对于嗷嗷待哺的婴幼儿来说,定时喂养是十分必要的。婴儿的生长发育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,太饥饿或是太饱都会影响宝宝的吸收能力。
一般来说,新生儿需要每天喂养8-12次,饥饿时会表现出口吮、咂嘴、呛咳等行为,而吃饱后则会睡眠或是表现出不需要进食的迹象。
除此之外,饮食的卫生也是至关重要的。在喂养前后需要认真洗手,乳房等需要清洗消毒,确保饮食的清洁。
等到婴儿长大后,对于固体食物的进食,家长需要慢慢培养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,培养他们自主选择食物的习惯,从而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