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本将心向明月,奈何明月照沟渠。
“我本将心向明月,奈何明月照沟渠。”这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名句,也是众多诗人墨客笔下最喜欢的主题之一。明月,因其高洁、皎洁而被多数诗人借以比喻,成为文学经典中的一大亮点。
“三五夜鹰先生,一片清辉冷似银”,金庸笔下的黄药师在《倚天屠龙记》里对明月的描述描绘的淋漓尽致,也令人为之倾倒。这一现象在古今中外诗歌中都有所体现。从唐代王之涣的《登鹳雀楼》: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。到李白的《将进酒》:君不见,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?等等,明月总是深情地注视着人间。
在民间诗词中,“明月”这个形象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。明月被赋予了多重的意义和寓意,如“圆”,“愁”,“思”。诗词中围绕着明月的寓意总是让人称之为“最美”,令人对明月充满了向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