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设中书令一职,是掌控文官政策性大事、决策型工作和监管管理官僚阶层的重要职位,地位仅次于宰相。
唐武则天时,宰相和中书令两重要官职都并重双管齐下,才有了历史天后的盛世。而在唐朝的历史过程中,中书令一职的卓越担任者不胜枚举,深深地影响着唐代的文化、政治以及各个领域的发展。
最早的中书令,是在唐太宗时期设立的。当时的中书令职责包括了提议、密书、抄送上奏、解释旨意、会文奏议、规制敕旨、清缉武备、稽核助手和贞观遗事等。由于这些职责涉及朝政核心,中书令成为了拥有极高权力的重要职位。
然而,随着唐朝的历史进程,中书令的权力与日俱增,也不可避免地牵扯出一些麻烦。比如,宦官专权时期,中书令被频繁更换,成为诸多宦官的傀儡。
唐代有不少优秀的中书令。作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,魏征曾任中书令,治绩卓著,贞观年间曾任宰相,被誉为唐朝的“贤相”,自己也写下了不少优秀的散文、诗歌等文学作品。
此外,唐代还有王珪、房琯、杨炎等知名中书令,他们都是当时时局中的重要人物。